网站首页 >> 李氏博览 >> 文章内容

引导宗族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来源: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李氏委员会福鼎理事会  [字体: ]

               引导宗族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转载:第五届国际李氏文化高端年会材料)
                       作者:   李正
    农村的文化建设是当前我们正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进程中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由于城乡差距大,文化基础设施的落后,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才能为农村文化建设走出瓶颈,也才能满足村民对提高精神生活质量的需求。而现实的农村文化供给机制却难以有效地提供足够有质量的文化产品。如何挖掘、提升农村的传统文化和利用现有的设施以及群众追求文化的热情,在资金投入和综合设施软硬环境达不到要时,我们不妨把新农村文化建设和宗族传统文化作用切实结合,利用好现有的宗祠、家庙等硬性设施,以旧祠堂,新文化,新理念,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宗族文化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宗族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独特现象,宗族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形态,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长久发展,成为汉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便在现代,仍留有难以割舍的宗族情结和宗族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的延续,宗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宗族就是由若干具有亲近的血缘关系的家庭结成的亲缘集团或社会群体组织。《尔雅·释亲》就是把同一高祖父传下的四代子孙称为宗族。在特定的条件下,家族和宗族是同义的,但宗族显然比家族更为宽泛。
    宗族文化从制度文化层面上看,是指为了同宗家族的生产、生活、生存和发展,宗族成员所形成的族规、家法、礼仪、风俗、习惯,以此成为宗族成员的日常生活、生产、教育、交往等行为规范的总和。根据制度文化的结构要素特征,在我们现有的制度文化背景下,这种宗族文化是属于非正式约束的范畴,它与正式约束以及实施机制共同构成了社会制度文化的内容。血缘关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 宗族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本质,汉文化圈里呈现的寻根问祖现象正是这种宗族文化本质的体现。
    在历史上宗族文化曾是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之一,因为它的背后由中国特有的宗法制度支撑着,而宗法制度是维系中国皇权政治的根本制度。正是如此,宗族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极为繁荣。五四运动以后,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文革时期的破四旧,使传统的宗族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至于几乎灭亡。但经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全面推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宗族文化得到了重新恢复,并且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社会史室主任钱杭博士在《当代农村宗族的发展现状和前途选择》一文中研究所得,对现有的宗族活动现象,从表现功能上区分,大致可以把这些宗族活动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对现存社会秩序具有破坏作用的;第二类则是通过有目标的系统重建,表现出对现存秩序的积极维护和主动参与;还有一类在功能表现上处于中性位置的宗族活动。
    从我们李姓的宗族活动情况看,大部分可以划归处于中性位置这类。当然,第一类也偶尔有发生,例如由于对农村征地没有妥善解决好相关的具体问题,导致群体性的上访情况出现,严重的时候危及到党政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第二类是少数的在特定领域产生,如对修宗庙、造桥铺路、建俱乐部等村里的公益事业上。如何利用宗族文化的有利方面,因势利导,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宗族文化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利用
    由上可知,我们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应自觉考虑到宗族文化的影响力,采取指导、引导、辅导等方式,把群文工作融入到村民乐于接受的宗族文化活动之中。这样农村文化工作更能取得积极的绩效。
   一是积极参与指导宗族文化活动在宗族文化中传统节日的舞龙舞狮、庙会等农村民俗和家族传统表演形式,是宗族活动充分利用集会来彰显本族的重要方式,引导注入新的时代内容,摒除庸俗的内容,提升活动文化品位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建设新农村文化的尝试。如有些族群活动有万人参与,整个活动不仅是娱乐的过程,更是凝聚宗族人心的过程,其中的宗族感召力彰显无遗。其意义已超出了原有的宗族文化范畴,只是以宗族文化为背景,而通过民间艺术活动的载体,来表现农村文化的和谐景象。
    我们首先在认知大型宗族文化活动所折射出的社会和谐、吉祥安宁的文化信息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加以规范、引导;再是派出专业人员在传统道具的工艺制作及表演上加以指导;同时组织专业剧团参与其中,特别是组织文化馆为庙会上演传统折子戏、反映新农村现建设的现代戏、小品和曲艺等,使我们的主流文化和宗族文化有机的结合,使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是树立旧宗祠,新文化的理念宗祠作为宗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宗族文化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从传统意义上看,宗祠习惯上多被称为祠堂,它是地方性的家庙。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被视为族权的象征。宗祠还是处理宗族事务,执行族规家法的地方。其意义在于:一方面彰显了本宗族的血缘关系和宗族的基本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也客观上对本族子弟起到了一定教化作用。所以宗祠是一个宗族的中心,象征着祖先,象征着宗族的团结。宗族成员通过祭祀祖先通过父系血缘关系把族人凝集在一起。通过处理宗族事务、执行族规家法,彰显本族伦理。
   第一要把宗祠的功能与时代元素接轨。把传统意义上的祭祀祖先和现今村民集聚休闲、文化娱乐、集合议事溶入此特定的场所。把村中的一些重大活动,如婚嫁喜事、庆典仪式等,也放到宗祠里来进行。或将宗祠作为教育、培训、演艺的基地。
    第二要保护好宗祠文化古迹,彰显传统宗族文化和当代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化魅力。对年久失修的宗祠要动员家族的力量进行修复,尽量保持原有风格。特别要对悬字牌匾额,碑记雕塑要做好登记和保护,能修复的尽量修复。
    第三要对宗祠进行全面的普查,并加强对这一文化遗产的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目前,我国农村有些地方经济还相对落后,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山区的村庄无力专门建造新房子供村民开展文化活动,但是大部分村庄都有宗祠。所以我们应该在做好宗祠的文化元素挖掘和保护工作的同时,利用宗祠现有的资源,因地制宜建立俱乐部之类的文化活动场所,使古宗祠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焕发青春,使传统的宗族文化和现代文化娱乐有机结合起来。政府在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力度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加图书资料,特别是农村实用的科技书籍,增添必要的文化、健身休闲器材。我们只要合理利用古宗祠,这样就很容易解决文化活动场地资金的瓶颈制约和农村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使农村文化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在当今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利用宗族文化的有利方面,因势利导,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宗族文化能体现凝聚人心的作用和表现无私奉献的精神,特别是在重大的文化、宗教活动及公共的事业上能齐心协力、义无反顾,有很强的战斗力。使得他们在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必然的要和这些有害于自身生存的环境作斗争,以至他们必然选择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以增强宗族的凝聚力。以宗族血缘共同体作为文化传递的载体,产生的宗教、文化、族规、家法、礼仪、风俗、习惯等一系列生活方式和生活规范。这些方式和规范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淡化,但由于历史的连贯性,其宗族活动仍是农村民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农民对宗族这一血缘组织形式的认同,其最基本的理由就是宗族文化所具有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农民对自身历史感、归属感的深刻需求的文化品性。这也是我们从事农村群文工作所思考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具体工作的切入点,只有我们找准了这个切入点,农村群文工作才会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才能在保持宗族文化的本体性需求的同时,将其功能目标尽可能充分地纳入与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相适应的轨道中,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必然会做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