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李氏名人 >> 文章内容

李根源——云南讲武堂总办(校长)

  来源: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李氏委员会福鼎理事会  [字体: ]

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养溪、雪生,别署高黎贡山人,云南腾冲九保人。
         李根源的祖父李殿琼,曾任龙陵千总,战死沙场。其祖母黄定文,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李根源幼时即在祖母的言传身教下识字、读书,深受其“为学宜恒,立身宜正,做事宜诚”影响。李根源八岁入私塾,先后受教于李本荣、张士容、张子琨、赵端苎,杜子涛等先生。
        李根源的父亲李大茂,是腾越镇中营千总管带和右营操兵。他“自以乱世不得竟学为恨,号兵间一日未尝去书”。光绪末年废营制,被裁员回家。但他仍关心国家大事,订阅了上海的(新闻报),每天命李根源阅读。1895年,当李根源在报上看到中日甲午之战中,时任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舰长) 邓世昌,在黄海与日本舰队拼杀,致远舰受伤多处,弹药将尽,他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因中鱼雷,他与全舰官兵皆壮烈牺牲,中方战败,被迫订立了马关条约。受侵略的祖国,反而割地之外还赔款二万万两白银时,既敬佩民族英雄的英勇献身精神,又对弱国挨打感到痛心。“国耻之讵,蔑以加焉”,从此,他暗下振兴祖国之决心!
       光绪二十四年(1898),李根源中秀才,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昆明高等学堂。次年,李根源被省保送日本留学。在日本,李根源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在孙先生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思想的影响下,加入了同盟会,成为早期同盟会员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李根源在日本被推为云南留学生同乡会会长,并创办《云南杂志》。是年七月,曾回国奔走,驱逐云贵总督丁振铎。清廷下令拘捕,乃重返日本,翌年入陆军士官学校,与李烈钧、赵恒(易心)、唐继尧、孙传芳等为同学。
  宣统元年(1909),李根源毕业返回云南,任云南讲武堂监督,次年升讲武堂总办(即校长)。李根源走马上任,为云南陆军讲武堂倾注了大量精力。从校址的选择,到落实学校机构,购买教学器材,乃至骑兵、炮科使用的骡马,他都躬身亲行。
  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办学任务主要是:轮训在职军官,期限一年;招收普通学员,经过三年培养,到新军中任中下级军官;学科设置为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四个专科。除低年级开设必要的文化课程外,军事学课程系统全面。文化课有国文、算术、历史、地理、伦理、器械画、英文和法文;军事课有战术学、兵器学、军制学、地形学、测绘学、筑城学、卫生学、马学,各种典范令,以反战术实施,沙盘教育、野外演习等。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教官和学生在后来的军事生涯中,不仅具有新的军事知识理论,熟知战术战法,而且能征善战,英勇无比。所以,滇军在抗日战争中被誉为“强兵强将,能征善战”的队伍。
  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进行严格军事训练的同时,也注重学员操行的培养,要求着装军容一丝不苟,要求学员和善礼貌,公买公卖,严禁惊扰百姓。学校用正直与忠诚的爱国主义精神熏陶影响学生。正如李根源亲自编写的校歌所唱:“风潮滚滚,感觉那黄狮一梦醒,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练铁背,担重任,壮哉中国民:正当中!”云南陆军讲武堂成为了培养大批民主革命战士的新式学校,成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主要阵地。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勋的朱德元帅和叶剑英元帅就是毕业于云南讲武堂
       在李根源担任讲武堂总办期间,英国公然从缅甸两次以武力入侵我国怒江片马,霸占大片疆土。云贵总督李经羲遂派李根源前往片马,处理边防交涉事宜。为了摸清英军情况,李根源带领讲武堂的10余名学员装扮成傈僳族,翻越高黎贡山,直抵英军驻地侦察。通过此次侦查,李根源提出了处理片马问题的3条对策,并绘制了《滇西兵要界务图》126幅及图说2卷。在这次行动中,他们还在高黎贡山多处摩崖,标明所到之处都是中国神圣领土。后来,李根源又建议在怒江地区设置“筹办怒俅边务委员”和“怒俅边务局”等机构并被采纳,从而加强了我国政府对滇西北边境的管理。这些活动对滇西防务、滇西抗战及解放后中缅划界都起了重要作用。
        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成功,云南光复,蔡锷任大都督,李根源任军政部总长。民国元年(1912),当选为国会众议员。二次革命起,袁世凯下令缉捕国民党员,李根源避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习政治经济。
       民国五年(1916),袁世凯亡,李根源奉黎元洪命出任陕西省长。民国七年(1918),南下广州,历任驻粤滇军总司令,督办广东海疆防务,雷琼镇守使等职。民国十一年(1922),黎元洪复任总统,李根源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并代理国务总理。次年10月,曹锟贿选大总统职,李根源遂辞去其国会代表职,自此,退出政坛,赴江苏吴中隐居和云游,著游记《吴郡西山访古记》,撰写总编《吴县志》。
        民国二十年(1931),李根源被国民政府聘为国难会议议员。
    “九一八”事变,日军入侵东北。抗战爆发后,李根源在苏州参加群众大会,发表抗日言论,支持抗日军队,捐献棉衣,救护伤员,参与营救爱国人士沈钧儒等。
        太平洋战事起,日军南侵,腾龙沦陷,滇西垂危,李根源以监察使之虚职行抗日救亡之实事。他扶病奋往前线襄助军务,发表了《告滇西父老书》,表示愿随滇西父老之后,保乡卫国。当日寇强渡怒江,保山情势危急,前线指挥机构纷纷后撤之时,李根源执意不撤,并决心在危急之时蹈潭殉国。后形势好转,始移驻大理,配合驻军做反攻准备。滇西反攻胜利,腾龙光复,李根源归至腾冲,见桑梓经兵燹之后,人民生活痛苦万分,因与滇省主席龙云请求减免腾龙田赋,以苏民困。
       抗战胜利后,李根源辞去监察使职,颐养乡间。
       1949年9月,云南即将解放,李根源由腾抵昆,适值反动派进行“九九整肃”。蒋介石密电军统云南站站长沈醉 “情有可原,罪无可逭”,欲将90名进步人士杀害。当时,电报首先送到已决心起义的云南省主席卢汉手中,为了保住这批革命志士生命,早日结束战争,卢汉令人请来李根源征求万全之策。李根源看了电文,仔细思索了一会儿,接着拿笔将电文打了一个反勾,将蒋介石的电文顺序倒过来,改成了“罪无可逭,情有可原”,这样一改,原先的密杀令,变成了不杀令,救了90人的生命。
  然而,沈醉并没有放慢杀害90名革命志士的步伐,在逼昆明警察局长曾恕怀盖章,被曾恕怀以请示卢汉主席签字一事为由拒绝后。毛人凤亲自去见卢汉,暗中将要杀的人减为120人,可卢汉仍不答应,毛人凤又讨价还价,要杀的人数减为40人,卢汉仍说杀人过多,不肯同意。毛人凤遂向蒋介石汇报:卢汉已不可靠,怎么办?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即1949年11月3日,李宗仁要来昆明视察。李根源听了为之一振,不由大叫:天赐良机,这批人有救了!云南有救了!
  此时已接任代总统的李宗仁,对已宣布下野的蒋介石暗中指使的那些阴谋活动十分气愤,称:“蒋介石已宣布下野,你还听他的干啥?”李根源遂组织40多人联名向李宗仁递交请愿书,要求从宽处理被捕人士。李宗仁已知国民党大势已去,他已有出走国外的准备,不如留下个好名声,乐意做了个顺水人情,在请愿书上签字“交卢主席从轻处理。”李宗仁离开云南后,卢汉马上下令释放那90人,并逮捕沈醉,彻底摧垮云南军统组织。
  蒋介石去台湾后,还不知是李根源将电文顺序颠倒而挽救了那90名进步人士之事。 
      新中国成立后,李根源参加人民政协会议,赞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并为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操心尽力。 
        1965年,李根源与世长辞。他的一生是从军从政、奋斗不息的一生,在他长期的政治生涯中,先后担任过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总办。云南军政府军政总长兼参议院议长,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驻粤滇军总司令,农商总长,云贵监察使,代理国务总理等,建国后,又荣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等职。
      在我国漫长的民主革命时期,李根源不仅在军事政治方面颇多建树,且在故乡文化建设方面贡献昭著,清末民初,李根源以惊人的毅力,刻苦之精神,严谨之作风,先后辑录、编纂、重刻了《明滇南五名臣遗合刊》、《杨宏山存稿》、《担公遗诗》、《张愈光诗文集》、《南园诗集》等十余种滇人之重要著作。云南“重九”起义后,李根源领兵西上,后将其经历加以记录整理,著成《西事略》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