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李氏名人 >> 文章内容

白塘湖岸的抗金名将李富(制干)

  来源: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李氏委员会福鼎理事会  [字体: ]

白塘湖岸的抗金名将李富(制干)

 

                        图为:白塘湖畔夜景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洋尾村白塘李氏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李角白塘湖畔,宋时称为“注月池”,又称“白水塘”“白塘沟”简称白塘,周围为海滩地,在唐、宋时将期围垦造地,自宋代蓄水成,以利灌溉,水域面积300多亩。一年四季,在波光粼粼的湖边,水绿波平,岸边垂柳依依,水竹挺拨,白塘水域内沟河港叉纵横交错,架有十多座大一、形状各异的桥梁,在那点缀其间的“秋月亭”、“映月亭”、“揽月亭”恰似三位妩媚多姿的凌波仙子向你致意。白塘之滨的“李富祠”、“佥判弟坊”、“白塘科第坊”等古代建筑古朴中透出凝重,使白塘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秋天的白塘碧水盈盈,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赏月的胜地,有“白塘秋月”之称,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美名。2003年1月,白塘镇洋尾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唐朝时期,北方人民因战乱纷纷南迁,避居莆田。宋朝时期洋尾村隶属莆田县崇业乡孝义里。明清时期隶属莆田县二区孝义里,民国时期,先后隶属莆田县二区奎镇乡联保、集码乡,后为涵江镇洋尾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先后隶属莆田二区、六区为洋尾乡人民政府,1956年6月后,先属梧塘区白塘乡,后隶属集奎乡,为洋尾高级农业社;1984年6月,隶属涵江人民公社洋尾生产大队,1993年以来,为白塘镇洋尾村。又称“白水塘”“白塘沟”简称白塘,周围为海滩地,在唐、宋时将期围垦造地,自宋代蓄水成,以利灌溉,水域面积300多亩。一年四季,在波光粼粼的湖边,水绿波平,岸边垂柳依依,水竹挺拨,白塘水域内沟河港叉纵横交错,架有十多座大一、形状各异的桥梁,在那点缀其间的“秋月亭”、“映月亭”、“揽月亭”恰似三位妩媚多姿的凌波仙子向你致意。白塘之滨的“李富祠”、“佥判弟坊”、“白塘科第坊”等古代建筑古朴中透出凝重,使白塘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秋天的白塘碧水盈盈,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赏月的胜地,有“白塘秋月”之称,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美名。2003年1月,白塘镇洋尾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图为: 李富(制干)塑像1085—1162) 

 

    由于家境殷实,李富从小即学儒术,又习武艺,但他无心科举功名,却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事业。当时正处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生灵涂炭,天下不得安宁。具有爱国之心的李富,立志要报效国家,收复失地。靖康二年(1127),金兵大举南侵,攻陷宋都汴京,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双双被俘,史称“靖康之变”。同年,康王赵构在应天府治南京宣告继位,是为宋高宗,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并拜福建邵武人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右相)中书侍郎。时值国家危亡之秋,主战派李纲致书宗亲李富举义兵抗金,同时高宗也下诏各地起兵勤王。李富审时度势,毅然慨捐家财,招募兴化子弟3000人,自带粮饷和器械装备,从海道扬帆北上抗金勤王。李富率兵抵达前线,向孟太后献上兴宋破金的谋划,太后大为赞赏,并授李富为承信郎,所带3000义兵隶属抗金名将韩世忠部下。此后,李富随部收复建州,攻克大仪,屡立战功,迫使金兵向北方撤退。在抗金斗争中,他“身先士卒,苦乐同谋”,战术上“奇正阖辟,变化无穷”,所至“皆闻风丧胆”。宣抚使张渊十分赏识李富的为人和才略,推荐他任殿前统制司干办公事官(简称制干)。不久,李富又向朝廷进《奋边策》,陈述抗金复地的主张,结果受到主降派秦桧的压制,还被降职。李富与李刚、岳飞是好朋友,对秦桧卖国、迫害抗金英雄岳飞等人极为不满,便以母亲年老为托词,辞官返归故里。

他回家乡后,一心为家乡兴办公益事业,以乐善好施而闻名。 修筑海提、围垦造地3800多亩,保障民业,造福邑人;修建囊山寺、梅峰寺、重兴寺和满月院;在城南5里多的官道旁建造凉亭2座,为过路行人有歇脚的地方;在莆田境内建造大小桥梁34座,精巧美观的石拱桥,把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的兴化平原联成一片,其风采独具,被誉为桥乡。

洋尾李氏诗礼传家,家学渊源,小小一个自然村,自宋至清有进士98名,举人62名,职官216名,其中有宋代李富(殿前统制司干办)、李振(出使高丽副使)、李廷耀(东惠州佥判)、明代李元镇(广东按察司佥事)、李廷梧(大理寺左寺丞)、清代李殿臣(海坛总兵)、李光文(直隶州司马)等名人。

 

图为:李富祠原为李富故居,现存明清建筑样式

    李富(制干)李富(1085—1162),字子诚,号澹轩,是唐室江安王李元祥的后裔。他的祖先在武则天时期避乱南迁,流寓于福建泉州的南安。宋真宗时,李伯玉(号寓轩)由南安迁居兴化游洋,后定居于白塘洋尾村的东墩。李富是李伯玉的玄孙,故有“安王世胄”之称。

 

    文物风彩遗迹——李富故里。走进洋尾村,随时可见村内古民居、古祠堂、古宫庙、古牌坊交错成趣,沿着古官道一路行来,多见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有衣德堂、李制干祠、佥判坊、塔桥等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融入了宋、元、明、清各朝代文化元素,说明该村历史文化历代绵延,内涵深厚。值得一提的是,南北宋之交,这里出了个“千载殊绝”的人物李富,成为这个村历史名人中的杰出代表。李富祠及其相关文物较为丰富,完整地保存至今,与古民居相映成趣,是这个村的一大亮点,而“白塘科第”则成为这个历史文化名村的又一特色。

    千载殊绝人物——

             ·清康熙年间修编的《白塘李氏族谱》,是洋尾李氏留传下的价值较高的谱乘,其中还有有关妈祖信仰的珍贵资料,曾被省文物局选送参加台湾妈祖文化文物展,并详细记载了白塘李氏繁衍世系,和迁徙住址等;

· 李富墓,坐落在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长基山,宋淳熙九年(1182)迁葬于此,座东朝西北,宽11.3米,深33.5,高15米占地积400m2,平面呈“风”字型,砖、石、三合土结构,成化三年(1467)礼部第422号文拨银重修,2004年12月福建省文化厅下拨专款整修。1963年被莆田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两块匾额:一块是“种德传心”存放在李富祠内,系宋代进士王进之书写;另一块“白塘科第坊”系明代书法家周瑛书写;

· 两块圣旨匾: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初九日严斋公暨安人林氏赠敕封匾和石轩公暨安人罗氏封赠敕命匾。

· 叁座牌坊:

 

 图为:佥判第坊,宋建明修,砖木仿楼阁式

 

——剑判第坊,坐落在李角自然村。始建于宋代李廷耀,明代重修,砖木仿楼阁结构,穿斗式歇山顶,东西向,面宽一间,进深三柱,保留宋、明建筑风格,占地面积15.3m2被列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白塘科第坊,明代始建,清代重修,现存部分原构件,

   存明代白塘科第木匾。 

 

——白塘科第坊,始建于明代,清修,保存明代部份原构件。南北向,南临白塘湖,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悬山顶,存明代“向塘科第”木匾,并有自宋至清上科第者四百多人。2001年福建省文化厅和白塘镇人民政府下拨专款,以及印尼力宝集团总裁李文正、江口区李鹏飞等宗亲捐资重修。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柏府归荣坊:始建于明代李元镇立,尚存原始建筑,东西坐向,面阔一司,进深三柱,抬梁式悬山顶,其石柱具有元代风格。

·四座祠堂:

——李富祠:位于东墩自然村,又称李制干祠,原为李富故居,后改为祠堂,祠堂坐北朝南,由门厅砖埕,前殿和正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始建于南宋,明重建,清朝以来经过多次重修,尚存明代建筑风格,占地面积380m2,被莆田人民政府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中存放着宋代进士王进之书写的“种德传心”匾额,以及收藏明嘉靖五年立的《永思堂记》碑,园首篆额,楷书碑文,碑高2.2米,宽0.85米,明刑部尚书林俊撰文,陈寿征书篆;存放宋赠殿前都统制司制干李公墓道碑,系明正德十四年裔孙承恩为李富之父伴公所立,解放后因墓被毁,后裔把石碑运回祠中加以保护。

——李氏大宗祠:位于李氏自然村,始建于明代为厅事故址构立祠堂,设立五龛,昭穆自古,力德依然,是李氏后裔呼拜之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建,尚存清代建筑,部份明代原构件,坐北朝南,由大埕前殿,正殿组成,中间以天井相隔,天井边为拱栅式两廓,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单檐悬山顶,占地面积350m2,被涵江区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祠堂中藏有《白塘李氏重修先祠碑》,明弘治二年(1489)立,彭韶(刑部尚书)撰文,周文通书丹。王进篆额,碑园首,高1.85米,宽0.90米,《重修大宗祠碑》清乾隆二十八年立,篆文书额,楷文碑文,碑园首,高1.83米,宽0.90米。还有从《白塘李氏族谱》摘录白塘李氏进士榜和白塘李氏肇迁要略等。

——州牧祠:位于李角自然村,建于清乾隆年间,尚存原始的建筑物,为纪念直隶州司马李光文祠堂,祠堂坐北朝南,由砖埕,门厅,天井,主殿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招梁式,悬山顶,天井边为两廓,占地面积338m2,2003年福建省文化厅下拨专款重修。祠堂内藏有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初九日岩斋公暨安人林氏封赠敕命和石轩公暨安人罗氏封赠敕命圣旨匾额两块。

——祁阳祠:为纪念明代湖广永州府祁阳县知县李龙所建,长房子姓岁时致祭,瞻竭于斯,坐北朝南始建明代,清代重修,占地面积200m2

· 五块石碑:

——《白塘李氏重修先祠碑》,于明弘治二年所(1489)立,刑部左侍郎彭韶撰文,周文通书丹,碑高1.85米,宽0.90米,尚保存在李氏大宗祠内,记载白塘李氏的渊源和繁衍,乃即厅事故址祠堂广三丈六尺,深四丈有奇,中设大合龛祀上世神主,又是李氏议事于斯;

——《重建大宗祠碑》,于清乾隆二十八年所立,碑高1.83米,宽0.90米,记载顺治辛丑祠燹兵氛,时则九人捐资倡复。现保存在李氏大宗祠内;

——《永思堂记碑》,碑高2.2米,宽0.85米,明刑部尚书林俊撰文。陈寿征书篆,尚保存在李富祠内;

 

图为:鳌壶会秀碑 

 

——《鳌壶会秀碑》,高2米,宽0.60米,明正德丙子季秋监察御史清江周宣书,现保存在白塘科第坊旁;

——《宋殿前制翰澹轩李先生梅峰书院碑》,于宋绍兴二十六年丙子秋立,状元黄公度谨志,高2.2米,宽0.9米,详细记载了一代元良百世师表的功绩,现保存在梅峰寺内。

· 具有特色的古民居:

——衣德堂,位于李角自然村,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现存为原建筑,系安平镇守备,海坛镇游击,敕封骁骑将军李殿臣宅第,坐北朝南,面阔7间进深。三个天井,抬梁穿斗结构,悬山顶,建筑而积700m2,宅前砖埕而积325m2,具有莆仙豪宅特色。

——李光文宅,位于李角自然村,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一1795)现存为原建筑,坐北朝南,面阔5间,两进深,抬梁穿斗结构,悬山顶,三个天井占地面积360 m2,具有清代莆田五问厢民居特色。

——元丰八年乙丑,封太安人黄氏感异梦生公,遂舍梅山地百余亩为佛刹,崇宁三年甲申敕赐额崇宁,政和元年辛卯敕改天宁万寿寺,绍兴七年丁已改报恩光孝寺,十二年任戌改光孝寺,现为莆田县佛教会改建,目前,尚存檀樾宋制干李公祠和拜亭一座。

 李富一生爱国爱乡,热心公益事业,逝世后,莆田人称“乐善之士”必推“李制干”为第一人。明代邑人刑部尚书彭韶说他是一位“千载殊绝”的人物,将他和蔡襄(北宋政治家、书法家)、陈俊卿(南宋名相)、林光朝(南宋理学大师)、陈宓(南宋教育家)相提并论。明兴化知府岳正还在城内小西湖畔建“五贤祠”以祀他们号统领候。

白塘白水茫茫,风光秀丽,自古以来是人们游览赏月的胜地,有“白塘秋月”之称,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每逢中秋,沿塘各村点灯结彩,赏月游船,车鼓、演戏,还有十音八乐,充满祥和欢乐的气氛,热闹非凡。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白塘岸上人山人海,人潮涌动;塘中千舟百船,一泓碧波。还有碧空万里、圆月流辉,灯火相映,水天一色,宛若是天上的白塘,人间的闹市。这便是“白塘秋月”的胜景。清代大理寺卿郭尚先在白塘赏月,看到白塘之水如此的风光如画,便题《白塘秋月》:                    

           睛波皎洁挂蟾光,照彻清宵漾白塘。

           玉镜平铺秋浦阔,银河远浸夜珠凉。

           杯邀皓月明千里,露湿蒹葭水一方。

           有客吹箫移桂,潜蛟舞罢影茫茫。

  注:寻根觅祖期间,观赏了白塘湖自然风光,李富祠、佥判弟坊、白塘科第坊等古代建筑,感受白塘历史文化,确实为一大美事并根据莆田李氏宗亲会李金星会长的详细介绍和提供的有关情况进行整理。

                               (李传华:于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