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李氏研究 >> 文章内容

家谱的价值与意义

  来源: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李氏委员会福鼎理事会  [字体: ]
家谱的价值与意义
————福建省李氏委员会福鼎理事会常务副会长  李传华
2017年6月
 家谱又称谱牒、族谱、宗谱、世谱等。长期以来,家谱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随着时代变迁,家谱的史料价值、收藏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家谱记载一个家族世系等相关事迹、反映一个家族繁衍发展过程的历史图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家谱的价值
 
家谱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因而,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家谱的纂修。清代旗人袭爵、出仕,需要出示家谱,均以家谱为凭据。家谱的价值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价值。作为家族繁衍、活动材料的家谱,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数据,它对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巨大价值。正如毛泽东主席指出 “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
    
(二)文化价值。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商周到汉代,家谱的主要作用是祭祀祖先、证明血统、辨别世系,同时,又是权力和财产继承的依据。进入魏晋南北朝的门阀社会后,家谱在政治、社会生活方面的重要性大大增强,家谱的主要作用是证明门第,做官以至婚姻嫁娶,社会交往都是以家谱为依据,家谱已由家族文献转而成为一种政治工具。隋唐两代,取士多由科举家谱在选官方面的政治作用削弱,但在婚姻等方面的作用增大。宋代以后,取士、婚嫁不看重门第,各社会阶层的成员升降变迁也很频繁,家谱的政治作用基本消失编修家谱成为家族内部的事情,家谱的作用也随之发生变化。宋元明清几代家谱的纂修主要是为记录家族历史,纯洁家族血统,尊祖、敬宗、睦族、团结、约束家族成员、教育后代,提高本家族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家谱的教育功能增强,家谱中大量出现家族祖先的善举恩荣和各种家训、家箴,对于传播伦理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一定的作用。因而,家谱的纂修无论是唐代以前还是宋代以后,往往都得到政治的支持和鼓励。
(三)现代价值。现代家谱,继承了传统家谱的历史和文化内容,去掉传统家谱中关于封建礼教方面的糟粕,保留其基本的传承形式和方法,并赋予现代社会所需求的积极、向上的品德追求和人文精神。现代家谱,以家庭的角度,为社会和后世保留一份客观、真实的历史资料培养家庭成员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搭建良好的家庭、事业、社会的关系。同时,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
   
(四)现代家谱的本位价值家谱维系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社会结构,反映了社会构成最基本的宗系历史和衍化过程,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一是身份认同和族规约定的载体。中国古代是宗族社会,家族关系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社会关系。修宗谱与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等共同组成的宗族制度,形成了当时社会最基础的民间自治体系。家谱不仅把同宗凝聚在一起,而且孝敬父母、和睦乡邻、端肃风俗、重视耕读等族规予以记载褒扬,构建了中国古代最基本的道德文明这也是现代族谱继承的重要内容
    
二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史料。每一种家谱一般都详细地记载了先辈在何时由何地迁到了何地,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该家族迁移的历史。对于一些自发的、小规模的、分散的移民,相关的家谱可能已是唯一的文字记载来源。即使对于那些大规模的、官方安置的、集中的移民,正史和其他史料的记载也往往失之粗略,而家谱正可补其所缺详其所略。因此,把家谱联系起来,即可窥知古往今来人口迁徙之端倪,有利于中国移民史的研究。
三是社会研究的重要依据。家族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其文字载体——家谱无疑是社会研究的重要史料。家谱的资料,如经济方面,记录了该家族的集体田产数量、分布、收益以及该家族经济上的盛衰,有时还有具体的数字和契约文书;文化方面,记录了该家族的家庭教育、科举、人才、技艺以及有关的著作、诗文;制度方面,记录了该家族的组织系统、族规、婚丧礼仪制度、管理方法等其具体、详细的程度是其史料所无法比拟的。     
四是宗法思想研究资料。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统治的重要基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宗法制度在家族中的具体体现
   
(五)现代家谱的衍生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谱已从单一的、封闭的宗系记录演化为开放式可交流的文化载体,正在发挥着与时俱进的作用。
一是成为华夏儿女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以李氏族人一年一度举行的世界李氏宗亲恳亲大会(以下简称“世李会”)为例。世李会自1971年首创以来,至今已在中国、泰国、韩国、越南、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举行过盛会,跨流域广,规模壮大,并且影响深远。每一次恳亲大会的与会者都来自全球各地,他们不远万里赶赴会场,亲身体验祭祖祀宗、续修谱系的传统活动。会场还增添有宗亲交流会、族人才艺展示等文娱活动,一方面激发本族宗亲爱国爱家的热情,他们踊跃捐资,支持祖国经济、文化、教育等民族复兴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同族人沟通交流经验、信息互通有无提供平台,大家共享彼此成功的喜悦,共同展望美好的未来,为家族的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是推动族群文化的产生。现代族谱在修过程中,通过溯源寻流,不断丰富着族群的信息,也不断扩大各姓氏间的联系,派生出以族谱文化为基础的各种族群文化,不断赋予族谱新的生命力。
三是促进教育功能的弘扬。家谱历来就有褒奖学子记述,祠堂就是褒奖学子的活动场所。谱牒的延续也包括了褒学的延续,而且不仅是学业教育层面,还包括社会教育层面。  
四是催生族谱文化学的研究。随着日益受到重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文化研究项目也相应产生,形成族谱文化学,包含有族谱学史、族谱工具书与资料整理、族谱介绍与族谱史料价值研究、族谱意义的讨论、族谱资料的利用、少数民族族谱研究等方面。并且族谱学研究越来越体现出跨学科趋势,涉及历史学、文献学、图书情报学、人类学、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学以及文学等各领域。
 
二、家谱的现实意义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料。家谱的应用与研究始于汉代,《史记》中有关帝王谱牒的记载,说明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已经把家谱资料应用到史学领域——纪传体史书的撰写中。后代史学家继承了这一传统,后代编撰的纪传体断代史如班固撰《汉书》、陈寿撰《三国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谱牒资料。中国古代对家谱资料的应用主要在史书、方志和人物评传的撰写过程,体现了谱牒的史料价值。
当前,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对于我们了解过去的历史,激励人们爱家乡、爱祖国和增进民族自豪感及道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弘扬中国历史文化。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鲁谆先生指出:“中国历史是建立在正史、方志和家谱这三大支柱之上的宏伟大厦。正史是记载全国性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王朝的兴衰更替;方志描绘各个地区的山川、文、经济、社会等等;族谱从各个家族姓氏演变的角度补充了正史和方志的不足。因此,修谱不但是宗族、家庭的大事,国家也十分重视和关心。”可见,家谱、族谱是对正史和方志的有益补充,是构成中国历史这一宏伟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修谱对于弘扬中国历史文化之意义自不待言。
(二)有利于促进对相关学科的研究,对继承创新、启迪后人有着重要教育意义。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早在1984年联合下发的国档会字(19847号文件就明确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教制度以及地方史资料,它不仅对于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
(三)有利于延续中华文明,增强全球华人的凝聚力。国档会字(19847号文件指出:“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许多根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思乡之情日益浓烈,他们也急需利用家谱来寻找自己的血缘关系。”我们知道,中华文明是世界几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从未间断的文明,家谱族谱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儿女引以豪的这一客观事实。特别应当指出的是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及世界各的炎黄子孙,家谱就是他们寻找血缘关系、认祖归宗的依据。因此,修谱不仅能满足炎黄子孙和全球华人的这一客观需要,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