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李氏研究 >> 文章内容

福鼎市点头陇乾澳里李姓源流

  来源: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李氏委员会福鼎理事会  [字体: ]

福鼎市点头陇乾澳里李姓源流

李  观  首


    据家谱所载,福鼎市点头陇乾澳里(即现龙田岙里)李氏系出龙岩上杭县稔田乡丰朗村的陇西李氏115世系珠公之子土德公。

据上杭县李氏大宗祠管委会2004年编纂的《李火德族谱》“李氏受姓后世系”记载,珠公为奇公之长子,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25代裔孙,是宋名相李纲的五世孙,原名德,又名大郎,别名紫阳,号宝珠,生于公元1176年,妣潘氏,生五子,名曰:金德、木德、水德(1203年9月9日生)、火德(1206年11月8日生)、土德(1208年12月16日生);生一女,名曰:云姑七娘;收养一子,名曰:田德。

    珠公居福建宁化石壁村已有45年,但因石壁村人多地少,加上元兵之乱,公动员金、木、水、火四德外迁。并写十六字作以后子孙的联系,即:“继先续后,根枝一处,绵延世泽,举祖流芳”。木德火德于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迁上杭县胜运里丰朗村;金德迁长汀;水德29岁时(1231年)携母及妻、子迁居广东镇平(今蕉岭县),以后其裔孙再迁山东。

    珠公不愿放弃石壁村45年开创的基业,携土、田两德仍居石壁村。公76岁时由木、火两公接来上杭丰朗村居住。卒后葬于丰朗榕树坝,庚山甲向。后由广东梅县松口三二郎公裔孙贤德公把珠公的金骸迁葬于松口倒车佛子高,乾山兼戌,五乾五戌,喝形“手捧金钟”。公元1985年由香港珠公裔孙捐资,松口李辉胜等主持重修。潘妣葬于蕉岭县兴福乡浒竹村暂围社,喝形为“游鱼上水”。公元1970年被当地挖毁。

    火德公先居福建上杭,其后裔迁至福建安溪湖头、广东梅县等,至今已有27世。其字辈为:念、百、千、万、兆------。土德公20岁时,为避战乱携妻带子从福建宁化石壁村迁至浙江处洲壁芝墩,生养三子,长永郎、次可郎、三诚郎,可郎公生三子,即长百六公、次百七公、三百八公(公元1246年生),长百六公居浙江金华澜溪,百七、百八公兄弟二人从处州出发,寄迹福州南台,后由福州移徙长溪赤岸,后为躲避战乱(因宋世宗对人民起义镇压),二公于宋度宗咸淳八年壬申(公元1272年)徙居福鼎。百七公转迁秦川之西罗浮岭(现磻溪镇南广村),为南广李氏肈基始祖;百八公于元世祖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时年26岁)徙居点头镇陇乾澳里村,种田栽菜,耕海牧渔,为陇乾澳里李姓肈基始祖。后子孙繁衍,迁居后拓展到观洋村,以及点头集镇、白琳镇、福鼎市区和浙江温州,福州、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内蒙等地,20世纪以来,更是走南闯北,经商或定居全国各地。土德公繁衍至今有28世,字辈依次为:可、百、千、万、亿、兆、君、学、廷、文、志、世、庭、元、乔、鼎、其、茂、洪、应、大、荣、时、观、赞、国、裕、复。目前澳里李氏后裔繁衍21房,28代,1200余人,其中进士1名,庠生、廪生、国学生数十名,正科级2人,副科级2人,大学生12人。

龙田岙里李氏宗祠, 始建于元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后毁于兵乱,于清光緒廿二年(公元1896年)重建,之后,再经部分火灾毁坏,于公元1946年稍作重修。龙田岙里李氏宗祠,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侵袭,沧桑变故。最近一次重建扩建,于公元2004年农历五月初七动工兴建,当年十月初三落成启用。本祠占地总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平方米,总建设经费近百万元。

岙里李氏修谱,有家谱记载是六次以上,现存最早的家谱是1744年(乾隆九年,即福鼎建县后第五年)修的,其后分别于1936年、1978年、1994年、2007年进行修谱。其前在嘉庆等年间谱谍现已无存。

    岙里李姓族人,乐善好施,捐献田地,捐建点头普照寺,白琳天王寺,太姥山圆潭寺等。

岙里李姓宗亲艰苦创业,人才辈出,十四世孙乔潘公,号凤池,清雍正十二年钦赐襔袍赐进士,官拜乾清清门头等侍卫统辖,汉侍卫仪度章京提督太医院等职。

二十三世孙观国公,(1902—1981年),又名李得光、李华卿、李原,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民国12年(1923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法律系,民国20年(1931年),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组织部指导科干事。民国22年(1933年),参加李济深、蔡廷锴、蒋光鼐等在闽发动的反蒋抗日运动。民国24年(1935年),赴桂林任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总政训校处长,旋任梧州政训处主任。

民国27年(1938年)春,应福鼎乡友的邀请,返里主持私立北岭中学(福鼎一中前身)的筹建工作。是年秋,应郭沫若之召赴广州,任战地文化服务处广州总处主任,常与夏衍等商讨抗日救亡大计。是年冬返乡休养,次年他成立福鼎白茶合作社,任联社主任。民国34年(1945年),任福鼎县参议会参议长。翌年,当选为福建省第一届参议会参议员。福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初,被选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任农工党福建省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组织部部长。1956年调任农工党南京学习室主任。1957年返闽任农工党福州市委组织部长,直至1965年退休回乡。